關于情和理
作者:張忠良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親愛的家人們,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分享《稻盛和夫的哲學》(原《心法》)。
我們人生很多時候被情所困,有親情,朋友之情,同修之情,愛情,同事之情,師生之情等等,人生就是有很多的因緣,一切都是“因緣而生”,這個緣好像是命中注定的,也會是自身的內心所感召而來的。如我想去中歐上學,自然就結識了同學,建立了志趣相投的同學感情。
稻盛老師也提到如西鄉隆盛這樣偉大的人物,一位錚錚鐵漢,居然為情所困,也會不用理智而用感情作出決斷。
我們身邊很多有聰明才智的官員,因與商人時間長了,有了深厚的感情和自己認為的信任,最終走上了犯罪之路。其根本也有被感情所困的因素,最終走上錯誤的人生。
在工作中,我們很多時候,在決策中也會考慮感情,并因感情至上,而看不清問題本質,最終會傷害到自己和公司,也會傷害到對方。
那所謂的“理”就是“天理”,是宇宙的意志,或人生和事業的原理原則,是自然之道。稻盛經營哲學思想可以認為是經營之“理”,其正確的思維方式,是作為判斷基準的尺子。也就是“理”是不變的,是大家認可的原理原則,是存在于事物的本原。深入思考,就是人心良知的“真我”,是宇宙的“真理”。
人生時時在做抉擇,或在做出判斷,就“情”和“理”之間,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呢?如果我們把“情”置于“理”之上,會帶來一種結果。反之,把“理”置于“情”之上,也會出現另一種結果。
反省我自己,在事業的規劃和成長路上,自然也做出過很多的決策。在自己創業之前,那是1988年,我與大學一位同學合并成立了公司,開發生產電視調諧器中使用的中頻變壓器。我主抓外部銷售,他負責內部經營運作,當時還僅僅不到五位員工。但記得當年12月份內部查閱發票時,發現采購的骨架價格原預定每顆0.12元,但開票過來為每顆0.18元。我得知后,當晚騎摩托車去供應商家里,了解到合作伙伴獲取了個人好處。
這一晚讓我非常掙扎,借著錢合作創業還不到3個月,就出現了如此不能接受的情況,未來如何合作下去呢?這一晚是我創業開始最痛苦的,幾乎沒有睡覺,一直在思考,同學三年,共同合作,有了一定的感情才一起合作,但絕對不符合道理。盡管當時資金非常緊張,第二天一早我就決定與他分手,把他投資的資金想辦法全部歸還給了他。
因為道義上是他錯了,也沒有具體爭論,他接受我的條件,我們就開始各干各的。在感情和道理上,我選擇了符合道理的根本,不做任何猶豫。
事業成長中,因創業之初,兄弟和親戚參與工作,1998年經營開始順暢,也確立介入國際大公司業務,感受到原來的組織,家族制管理不能更好適應公司發展,后續也一定會暴露出問題,2000年的春節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。
從感情上,這些兄弟們,尤其我弟弟創業之初對于公司支持很大,但再繼續發展下去,公司就是一家家族制的公司,會成為發展的阻力。春節期間,我就與弟弟溝通清楚,讓他為主成立新公司,業務我來支持他,并且設備等初始需要的資源,也由我來支持,成立一家新公司,帶領這群與我一起創業的親戚等人。為此,就組織上開始走向內部培養和外部引入職業經理人,去除了當時認為是障礙等相關組織問題。
我今天試想,2000年底,做出這個決策非常果斷和正確,在“情”上做好了安排,在“理”上做出了正確的判斷,為下步的發展掃除了組織的障礙。當時在地方上,很多家族企業都是由于內部復雜的人際關系,成為企業成長阻力,讓引入外部優秀的職業經理人,很難有公平發展的機會。組織的氛圍也無法和諧,尤其對于內部的人才培養,也會不公平。
2012年我開始學習致良知,學習稻盛經營學,對于“情”和“理”上,如何處理,會成為我思考的重點。
今年春節,又一次看《王陽明》電視連續劇(38集),無論朝廷中的關系處理,無論貶官之后在貴陽悟道的時期,包括與貪官,剿匪等關系處理中,在“情”和“理”處理上,每次讓我贊嘆不絕,這就是圣人智慧。
堅守“忠孝”大義,這就是“理”的根本,但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,在學生的情感中,能讓陽明先生獲得大家的尊重和敬佩,可以說“妙哉妙哉”,看《王陽明》電視連續劇真是人生的享受。讓我真正思考“心即理,心外無理”這句話。這個“理”也就是“真我”都在我們的內心,也就是“良知”。
如果我們被情所困,被六大煩惱所蒙蔽,自然找不到“理”,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。稻盛老師經常講“作為人,何謂正確?”也就是告訴我們一切判斷基準,要堅守“理”,我們用哲學的思維方式作為判斷基準,自然秉承“理”的原則,這點我們一定要明白。
堅守“理”是根本,同時,我們也要把“情”融合在一起,發揮好“情”的妙處。如我們構建家文化,就是需要構建大家族主義,我們需要建立如兄弟般的感情,把公司成為共同的大家庭,為共同的使命開展工作。
這里“情”就是我們帶著相互信任,帶著真情和愛,要利他之心,相互幫助,相互關心,真正如兄弟和姐妹一樣(盡管沒有血緣關系,但大家都有愛的天分)。
這里的“理”,就是我們需要有共同的使命(大義名分),是肩負著使命的大家庭,而不是沒有目標。
同時,我們都需要哲學共有,也就是需要價值觀共有,與我們不是相同價值觀的家人,我們原則上需要去感化他成為共有的人。否則,我們堅定地請他去找到與他自己價值觀一樣的公司,而不是我們這個大家庭。
再深入一步,我們不僅僅是哲學共有,我們需要確立高目標,要共同奮斗,成為一家高收益卓越的公司。我們告訴大家工作不僅僅可以磨練意志,成就人生存在的價值,獲得精神層面的幸福,也為我們物質幸福而努力,以實現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幸福。
我們這個大家庭,構建相親相愛的“情”,但我們更是要堅守哲學的“理”,把“理”和“情”的妙用發揮到極處,自然我們可以成為一家持續幸福的大家庭,讓全體家人有歸屬感,并享受平臺的幸福。
稻盛老師告訴我們“在事情的開始階段,必須用理性思考。在實際執行階段,再融入情感因素,這才是恰當的做法”,這個想法對于我們經營事業更重要。也就是我們需要哲學共有,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可以實施有效的制度、體系或者說流程,需要有經營的數字意識,也就是阿米巴經營體系,這是經營的基本面。
大家都在一個價值觀,都在應該遵守的經營體系內開展工作時,帶著感情,也就是情懷和夢想,如何共同把確立的目標成就高收益。如開展空巴,交流感情,彼此達成以心傳心,把愛和能量相互傳遞。
這時大家會滿腔熱血,充滿燃燒的斗魂,把感情連在一起,為目標而戰。這是戰無不勝的力量,這是兄弟般堅守夢想,樂觀向上的力量!
在工作中,自然會順暢和困難并存,我們都要發自真誠之心給予對方鼓勵,說讓對方感動的話,對方才會欣然接受,心悅誠服,這非常重要。
身為干部,如果以領導的身份,以堅守自以為正確的道理,去馴服對方,那一定會讓對方不愉快,也難免會出現吵架等情形。這份感情,也是需要平日坦誠交流中,相互幫助中,拿出真心愛護對方,是需要積累起來的。
如果平時與部下沒有真正建立信賴關系的情感,而今天為了實現某一個目標,是很難有這份真感情,讓對方心服口服,與你一起作戰。
這就是古人講的“日久見人心”,我們構建家文化,大家是否有一份真誠之心,共同圍繞大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工作,相互真愛,是需要我們領導者和干部自我反省和喚醒人生存在的意義,堅定信念,首先是感化自己,自然通過平時的交流中,能量的傳遞,一定可以感化部下和周邊的人。
如果我們只重感情,私下里一起吃飯喝酒,看上去感情很深,但沒有共同的價值觀,也就是哲學等原理原則沒有入心,平常不堅守,自然無法一起共事,工作時,難免也會經常吵架。這就是告訴我們應該遵守先理性和感情的順序,不可以顛倒。
但面對家庭,我們應該先講感情,再講道理的原則。家庭是親情在先,如夫妻之間,我們不能講太多的大道理,而是更多需要包容和接受,要明白因緣而生的道理。
家庭是付出的地方,付出的一方因為是真感情,真誠為另一方的幸福著想,自然也會打動對方的內心,得到回饋。家庭是講親情的地方,但如果感受到對方不講道理,我們有很好的方案可以解決,這就是其影響對于共同學習圣賢經典,各自都要做到敦倫盡分,這就是好孩子,好爸爸(好媽媽),好先生(好太太),好女婿(好媳婦),自然家庭和睦,家和萬事興。
總結今天的分享,如何處理好“情”和“理”的問題,對于我們人生做出決策,追求幸福非常重要。在工作中,需要堅守“理”,但需要真情關愛對方,做到先理性后感情的順序。在生活家庭中,要追求親情的幸福,而不是講道理的地方,但自身內求中,去感化另一半,共追圣賢之道,同樣也是齊家的核心。